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网!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自律 > 不想隐私再‘裸奔’?快记住这招:减少App获取手机隐私权限!

不想隐私再‘裸奔’?快记住这招:减少App获取手机隐私权限!

  • A-
  • A+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9-01-26
  • 分享

“用户对 APP 权限的管理已成为使用智能手机的‘必修课’。”1月25日,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发布《2018年度网络隐私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下称报告)。

当首次使用一些App时,部分应用会向用户请求获得手机的权限。然而,这些权限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则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

针对移动开发者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的情况,报告对603个Android手机App和320个iOS 手机 App进行了测评。Android 端App中,投资理财类App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最多,平均获取了17.2项。iOS 端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最多的则是通讯社区类App,平均获取了4.9项。

2018年下半年的测评结果显示,当前所有的Android 端App都会不同程度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最常获取的三大核心隐私权限是获取位置信息、读取联系人和读取短/彩信,在被测App中分别占比81.9%、51.9%和 42.8% ,另有2%的App存在越界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行为。

报告指出,判断App是否“越界获取”隐私权限的标准是 App向用户提供的功能是否必须用到相应的权限。也就是说,只要不妨碍正常使用App,某些权限用户大可不必授权,以此最大程度地保护个人隐私。

以地理位置为例,除非需要使用地图类App,否则都可以不授权。如果不需要扫二维码、录音、拍照、拍视频,用户也无需授权相机和麦克风。值得注意的是,短信/通讯录这类权限,报告认为最好都不要授权。

报告称,手机App已成为重要的隐私泄露渠道。不法分子恶意获取手机权限后,轻则用户隐私被泄露、资费被消耗,重则还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 违法犯罪活动,如诈骗勒索等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加强权限管理只是开始,手机隐私安全问题贯穿整个使用周期,用户需从更多方面保护隐私。

报告建议,用户应从正规渠道下载App,尽量减少对 APP 授予的权限,及时关闭使用 App时不必要的权限。此外使用公共Wi-Fi需提高警惕,尤其是涉及到转账与支付时,应改用移动数据流量。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 分享
关键词:互联网学会     南方都市报 
(编辑:丨本文链接:https://www.isz.org.cn/news/7/2/9086.html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学会的宗旨:整合行业资源,服务互联网,普及互联网知识,打造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生态服务。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

0755-328750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路68号上步大厦18A 特别声明: 本会所有证书与官网一致为准。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博扫码加客服微信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18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