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网!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要闻 > 垂直应用创新不足:难免“撞衫” 存活靠互相借鉴

垂直应用创新不足:难免“撞衫” 存活靠互相借鉴

  • A-
  • A+
来源:凤凰科技    2015-10-27
  • 分享
 

垂直应用难免“抄袭风”

核心提示:应用开发创业者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撞衫”而选择鲜有人问津的领域。但好景不长,目前垂直类应用无论是O2O还是社交慢慢地处在了互相模仿中强调着自身个性的状态。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张绪旺 姜红

在巨头霸占市场的状况下,垂直类应用的开发成了创业者的最佳选择。同时,资本也十分“买账”,包括掌上糖衣、楼下100、素剪等近期获得融资的创业企业不止一家。但是,待到参与者越来越多的时候,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

垂直模式受热捧

移动互联网时代造就了比PC时代还大的市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因此,无数的创业者纷纷加入移动应用开发大军。找到已经成熟的领域去做毕竟不太容易成功,因此,大批垂直类应用挂上了应用商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创业者表示,当前的创业公司都在发挥垂直模式的优势,对于小的团队和企业来说这样做更加灵活。“虽然大平台能够提供大而全的服务,拥有最大的流量,但是,依然有很多用户的需求是需要被满足的。创业者都在朝着垂直领域精耕细作,并且提供出满足这部分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以获得资本的青睐和自身的发展。”

事实上,资本很在意培养这些深耕“小而美”业务的初创企业。眼下虽然是资本寒冬,依然有不少垂直应用企业获得了新一轮融资。上述创业者认为,创业项目非常多,同一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补贴这样的方式也很常见,资本寒冬时期,投行看项目也会更多考虑业务竞争层面,因此细分市场更为稳妥。

存活靠互相借鉴

事实上,移动应用的开发成本并不高,最重要的就是模式。因此,千军万马涌入应用市场,但存活率却不尽如人意。

来自友盟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去年上半年国内App数量便增加了10万。而艾瑞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应用市场上僵尸应用占八成,在100家死亡的移动应用里,社交类占35%,死亡率最高。此外,该报告还显示,国内移动应用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应用程序的留存率仅有5%。

不可否认的是,应用开发创业者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撞衫”而选择鲜有人问津的领域。但好景不长,目前垂直类应用无论是O2O还是社交慢慢地处在了互相模仿中强调着自身个性的状态。

日前,下载量第一的17App遭到了苹果商店的下架,但最近另外一款主打图片社交的软件nice在成立两周年当日公布了新产品加入直播功能的消息。而这样的“借鉴”似乎正在蔓延,也造成了垂直类应用越做越像,越做越不够“垂直”。

上述创业者表示,虽然选择“小而美”的初衷是为了集中聚合在某些方面有共同需求的用户,但如今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如何脱颖而出十分令创业企业头疼,因此,随着自身的发展,互相借鉴反而成为了不得不做的事。

创新不足需根治

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巨头做了同样的事该怎么办?上述创业者直言,失败的创业不能代表某个行业不好,就连巨头也没有找到垂直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最佳模式,因为毕竟刚刚开始。在任何一个垂直领域,做出优质内容并不是难事,但能否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须靠创新,这一点从越来越多的垂直品类O2O应用中就能看到。当前,BAT跟进,美团大众、58赶集合并布局,给了垂直O2O领域内奋斗的创业企业很大压力。就如行业内预测的那样,近来拼车领域的嘀嗒、代驾领域的e代驾面临滴滴出行的步步紧逼已稍见难色。

不过,令他苦恼的是虽然巨头并不会每个行业都做,但创业企业去担当创新的重任还是要不断的试错。

就如起点创业营创始合伙人查立所说,移动互联网是创新的时代,只有创新的产品才有生存的余地。“复制别人很难成功,如果没有任何特点就不应该做,创业就一定要创新。”

  • 分享
关键词:
(编辑:丨本文链接:https://www.isz.org.cn/news/4/1/1160.html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创会精神: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互联网应用在中国、中国互联网看深圳(2014年2月初注册isz.org.cn)我们带领深圳企业一起走向全中国、一起走向全世界!!!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

0755-328750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博扫码加客服微信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18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