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辰光 来源:北京商报 2015-02-11
- 分享


面对“丛林”般的互联网世界,网民的安全感指数能有多高呢?近日,腾讯安全联手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发布的《2014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给出了答案,报告认为,目前社会民众对互联网安全的感知整体是正性的,整体社会安全感处于正能量的水平,但这只算是及格水平。下面就介绍一些困扰网民的数据以供参考。
1.35亿
近三年新发现电脑病毒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14年,新发现的电脑病毒数为1.35亿个,较2013年增加了31.9%,较2012年增加了49.42%。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变化数看,电脑病毒都呈不断更新、持续增长的态势。
究其不断增长的背后原因,一方面是网民用户的持续增加和电脑设备呈几何势增长;另一方面,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中国网民的整体网络安全意识还有待提升,整体网络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再次,由于时政类新闻等相关禁忌,网民的信息消费呈现出娱乐化和戏谑化等倾向,满足了“社会代偿”效应,在这过程中,病毒制造者利用用户的这种追求感官化的娱乐刺激心理,制造病毒,大肆传播,如本年度快播程序病毒的大规模传播。
20%
2014年最“恶”的电脑病毒是哪类呢?腾讯反病毒实验室列出的电脑上感染最多的前十位病毒类型为弹广告、盗取QQ账号及密码、刷流量、Rootkit、篡改或锁定主页、恶意注入、恶意下载器、盗取游戏账号及密码、后门或远程控制、劫持浏览器。
其中弹广告被报告频次最高,占到了病毒总数的20%。
对于电脑用户来说,网络浏览器无疑是最频繁使用的应用,但弹窗广告可谓是无孔不入。弹窗广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常常利用用户对弹窗广告已经习以为常的社会心态,故意诱导用户去手动关闭该弹窗,实现通过广告木马强迫用户访问其恶意推广网站和传播病毒的目的。
54.5%
2014年手机端感染最多的病毒类型为资费消耗、隐私获取、恶意扣费、流氓行为、诱骗欺诈、远程控制、恶意传播和系统破坏等。其中资费消耗类病毒被报告频次最高,占到了病毒总数的54.5%。
一方面因为资费消耗病毒对于病毒传播者来说是一种比较直接的牟利手段,停驻在手机后台,耗费流量、系统内存,造成用户的使用不适,是用户最为头疼的病毒,这类病毒成为传播最为活跃的病毒类型之一;另一方面也因为资费消耗病毒会直接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用户对这类病毒比较敏感,举报也最多。
随着电子商务向手机端转移和手机支付功能的兴起,手机病毒带来的资金损失将成为更加严峻的问题。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将成为手机安全的重中之重。
17.22亿
全年来看,垃圾短信的举报量和增长速率一直在增加,截至去年12月,用户主动举报的垃圾短信累计已达17.22亿条。值得警惕的是,垃圾短信的增长速度还在加快,意味着未来手机用户可能将更加频繁地受到垃圾短信骚扰。2014年全年只有1-2月间垃圾短信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这与春节等节日期间整体社会活跃度不高有密切关系。
垃圾短信的类型以广告为主,占到了总量的83%。其中,网店电商、房产促销是广告类中最多的。第二大类垃圾短信是诈骗类短信,占总量的11%。其中,热门节目中奖、冒充房东或熟人亲友、赌博诈骗和网购诈骗是骗子最常用的手段。
- 分享


关键词: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创会精神: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互联网应用在中国、中国互联网看深圳(2014年2月初注册isz.org.cn)我们带领深圳企业一起走向全中国、一起走向全世界!!!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