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网!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研究 > 微课付费时代,你所不知道的企业新获客之道!

微课付费时代,你所不知道的企业新获客之道!

  • A-
  • A+
  作者:张嘉裕    来源:钛媒体APP    2018-04-13
  • 分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内容变现、知识付费的风口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线上课堂形式越来越热门。这种时长短又能在微信上听课的形式一般称为微课。

如果在一堂微课中,红人(意见领袖)、干货内容、优质渠道、精准受众、杀伤力的价格都有了,往往能成为爆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获客及沉淀用户的方式,其实本质是企业线上活动的一种。

在之前我运营了某商学院的商业模式微课,也听过不少在微信群、QQ群、喜马拉雅、得到、知乎千聊、荔枝微课等各种平台各种形式的微课。在参考了运营大佬们的技巧分享及自身经验后,在这篇文章从5点来谈谈如何做好微课运营。

首先划重点:爆款微课=大V * 干货内容 * 优质渠道 * 精准受众 * 杀伤力价格。

请注意,以上排名分先后!下面一个个展开来谈:

大V效应——冲着大V的名气去买单,让大V的声音给自己充能。

这里要说一下我代运营的某商业模式课程,在2018年3月份的一次微课中我们请到了X老师。毫无疑问,这位财税大V的感染力让企业主几乎看到嘉宾名字及头衔就想购买,在这之前,大部分企业主可能只在一些线下私董会培训课听过X老师的课程内容。

往往我们只会表面观察到下面几点:

你看,文章标题起的多撩人;你看,破10W+了;你看,排版风格有逼格。

具体分析之前,网上并没有太多X老师亲自发声的图文素材,所以X老师就成了一个稀缺的大咖。

此时,粉丝的目光会高度聚焦在老师身上,其他的因素包括价格及课程内容一般就不会太在意了。

人脉资源全凭积累,类似的大V嘉宾是可遇不可求的。若你请不到,那就发挥你的执行力去参加更多的活动,认识更多的人吧。若能有名企员工或高管为你站台背书,那效果也会相当不错。

如果是书籍作者,那么在互动环节送书也是拉动气氛的不二之选。

值得留意的是,如果不是教育行业的KOL,讲课未必是他们所在行的,这就需要在行一点的微课运营人员在与其对接时,就素材准备、试讲测试、讲授、互动等注意事项与讲师嘉宾沟通清楚。应当注意,大V往往比较忙碌,应当在合适时间保持提醒开讲时间,以免开课之时主讲人缺席摆乌龙。

干货内容——知识势能由纵轴的质量乘以横轴的广度去形成。大V分享的内容不一定优质,但基于实战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往往是得到认可的干货。

大V卖的是名企,在泛泛而谈成功案例,受众听完后往往发现经验不可复制。到了自己的团队成员去进行操盘实践时,往往发现缺乏具体的指引。如果一次微课中有分享完整的执行层面的流程及技巧,在进行或指导一线操盘前,这对你就是干货,你真的会很认真地做好笔记。

微课那么多,流量的头部都在哪些话题?Marketing、宝妈生活、外语学习、K12教育、投资理财这些细分领域领的话题算是处在第一阶梯。毕竟在碎片化时间安排下,用户想要的内容要么高大上,要么接地气。这也是为何其他内容领域在微课形式难有生存空间。

优质渠道——主流以to C的形式的微课,其听众主要来源的三种渠道有:1、流量优势的大。2、V优质的合作平台。3、自建流量及平台。

大V自身的流量及资源都不是一日聚拢起来的,能有机会合作则尽可能借其推广你的品牌。

微课平台的选择,还要依据自身的预算及财务实力选择如微信群、知乎live、荔枝微课、千聊等知识付费类平台及套餐。先想办法把内容及知识展现出来,让更多用户认识你。

可以考虑寻找合作方,进行资源互换。至于合作方的推广渠道,首选其微信公众号的头条推送,这样能尽可能覆盖到合作方最多的受众。

靠KOL引流、合作方导流,也得靠自建流量。设置任务宝、邀请卡进行传播推广,使用建群工具实现群裂变,让用户数加速增长。

长期在别人平台上玩,或者长期使用SaaS服务,并非长久之计。公司一旦有技术条件,可考虑研发课程直播系统及上线网页。有了属于自己的平台,用户及数据都可以留存下来为自己所用,运营操盘起来自然更有归属感。

当然,自行开发线上微课平台的时间周期长,人力成本、试错成本都比较高,建议可以选择微课系统私有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公司直接进行私有化部署,一般此类公司会有现成的产品系统方案,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成本,更能以较低价格替代开发试错成本。对于专注内容的公司来说,也不必自养技术团队。

精准受众——结合业公司自身的务定位进行受众定位。定位如果是新零售行业,分享的内容也必须是跟新零售相关的内容,便利店、生鲜、O2O等话题都还可以接受。

知识付费发展到如今,再打造泛平台几乎不存在机会。如果这次是投融资主题,下次又换了健身培训,那么招募听众几乎不相同,用户行为、兴趣自然不一样,不利于公司形成有效的内容和品牌沉淀,活动合力太小。因此,应当在设置课程时考虑到整体性、延续性。

具有杀伤力的价格——先搞清楚公司是以课程学费赚钱为主业,还是以课程作为吸粉活动的形式来辅助公司主营业务发展。

如果微课在公司市场活动中扮演的是推手的角色,那就别指望靠微课收费去赚钱。一般预估免费课程的听课人数较多,但后果是用户质量参差不齐,免费的东西往往得不到用户珍惜,结果反而不是一件好事,设置门槛就变得有必要了,9.9元进群,169.9元包年……具体怎么设置则由具体情况决定,让学员付出代价后,签到、听课、互动提问等各个环节将变得更好把控。

能用图说清楚的尽量不写字,能做专栏系列课就不做一次性课程,从准备成本及效果来讲:

基础性准备工作效用最大化。对于单节课跟某个系列课来说,都存在类似的邀请讲师嘉宾、海报宣传推广等工作,为系列课做准备的投入产出比自然更优。

品牌势能更强。若有多个嘉宾围绕一个系列课进行分享,深度及系统度高更高,自然更容易得到精品推荐,品牌价值更容易展现,远比单一的一次性课程势能要强。

另外,从以往的运营经验及案例可知,一旦系列课程设置过长,学员将丧失耐心,随着打卡签到、互动的人数越来越少,对嘉宾老师也是一种打击。

愿知识付费的路上,我们走得更好!

  • 分享
关键词:
(编辑:张嘉裕丨本文链接:https://www.isz.org.cn/news/6/2/5169.html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创会精神: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互联网应用在中国、中国互联网看深圳(2014年2月初注册isz.org.cn)我们带领深圳企业一起走向全中国、一起走向全世界!!!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

0755-328750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博扫码加客服微信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18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