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网!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自律 > 让网络虚假新闻无所遁形(人民时评)

让网络虚假新闻无所遁形(人民时评)

  • A-
  • A+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3-05-30
  • 分享
金 歆
2023年05月30日

 

打击新闻“李鬼”,既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应与时俱进、创新治理举措

作为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网络平台有责任完善举措,有力应对花样百出的网络虚假新闻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以剪贴、拼凑等手段,炮制涉社会案事件、国际时政等热点议题相关虚假新闻;通过伪造新闻演播室场景、模仿专业主持人播报等手段,伪装权威新闻媒体,以假乱真误导公众……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虚假新闻成为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的毒瘤。

假新闻、假主播层出不穷,给互联网用户带来困扰。种种乱象,不仅传播错误信息,破坏清朗网络空间,还可能挑动网民情绪,影响社会稳定,危害不容小觑。不久前,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全面清理违规采编、违规转载、炮制虚假新闻等扰乱网络传播秩序信息,全面排查处置仿冒“新闻主播”等违规账号。各网站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开展自查清理工作。持续打击和治理网络虚假新闻,净化了网络空间,也有助于提高群众对虚假新闻的警惕。

也应看到,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一些新现象新问题不断出现,给网络虚假新闻的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当前,自媒体平台多元多样,用户范围越来越广,传播力不断增强。借助这些平台,网络虚假新闻一旦出现,传播速度加快,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更加严重。比如,一张图片配上几行说明的虚假新闻,很快就能“转载破万”。此外,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使用,网络虚假新闻的生产更加快捷,更容易以假乱真,让普通人难以分辨图文、视频内容的真实性,网友感慨:“现在,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因此,打击新闻“李鬼”,既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应与时俱进、创新治理举措。

作为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网络平台有责任完善举措,有力应对花样百出的网络虚假新闻。当前,有的网络平台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疑似虚假信息、人工智能生成信息,但对用户的提示、对信息的删除等有时并不及时;有的网络平台对于虚假新闻、仿冒账号仅是一删了之、一封了之,对于其“换个马甲”继续发布虚假新闻缺少有效防范;对于虚假新闻发布者的处理,网络平台与执法司法部门配合联动有待加强。就此而言,有关平台应及时优化措施,改进虚假信息判定处置机制,加强对违法账号的身份识别,积极配合执法监管。

此外,相关部门也应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创新举措应对监管挑战。今年1月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虚假新闻信息,并规定了一系列监管制度。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安、网信等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则,履行监管职责。不久前,甘肃公安部门就借助技术手段破获一起利用人工智能生成虚假新闻的案件。有关方面及时研判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保持整治网络虚假新闻信息的高压态势,适时完善务实管用的监管举措,才能让网络虚假新闻、虚假新闻发布账号无所遁形、无处藏匿。

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网络虚假新闻现象,坚持聚焦问题、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依法惩治违规者,坚决切断传播链,及时澄清假信息,才能更好守护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让互联网空间更加天朗气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30日 05 版)

(责编:袁勃、胡永秋)
(编辑:丨本文链接:https://www.isz.org.cn/news/7/3/13173.html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学会的宗旨:整合行业资源,服务互联网,普及互联网知识,打造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生态服务。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

0755-328750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路68号上步大厦18A 特别声明: 本会所有证书与官网一致为准。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博扫码加客服微信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18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