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网!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要闻 > 爱立信东北亚区新总裁:互联网+将带来巨大机会

爱立信东北亚区新总裁:互联网+将带来巨大机会

  • A-
  • A+
来源:新浪科技    2015-09-22
  • 分享
 
爱立信东北亚区新总裁柯瑞东
爱立信东北亚区新总裁柯瑞东

  新浪科技 侯智勇

  据爱立信公布的数据显示,以销售收入计算,爱立信中国2014年占爱立信集团销售总额的6%,已经成为爱立信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也是爱立信将中国市场作为重中之中的一大原因。

  “大众创业的爆发及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会让中国的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爱立信东北亚区新总裁柯瑞东在上任六周后首次接受采访时指出,“爱立信必须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任这几周以来,我正在和团队密切地学习和研究互联网+战略。我认为这当中有非常大的机会,我们会非常感兴趣并专注于互联网+带来的机会。”

  继续投资中国

  作为爱立信的第二大市场,柯瑞东表示会继续对中国做出投资、专注于中国客户,因为这不光是基于爱立信在中国的业务,同时在中国的投入对爱立信在全球的业务都非常重要。据了解,与市场占比一样,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投入也居爱立信在全球投入的第二位。

  在未来的发展上,柯瑞东指出,虽然当前爱立信在中国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于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但爱立信也在瞄准BSS、IP以及工业社会应用等领域,希望让网络连接能够造福于更多行业,尤其是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据爱立信此前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会产生500亿的连接。

  在主要客户运营商面临提速降费等巨大压力时,柯瑞东表示爱立信将通过研发等各种方式帮助运营商提高网络利用频谱的效率,而在4G时代,室内覆盖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爱立信的无线点系统将有助于提高运营商室内的网络速度。

  此外,柯瑞东也非常看好未来中国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他认为,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未来很多新的技术、新的发展将会首先在中国出现,爱立信希望能够抓住这些新的发展机遇。

   运营商市场仍有机会

  在过去的近两年中,三大运营商迅速布局4G市场,其中中国移动今年年内4G基站数将超百万,网络的完善意味着运营商大手笔的投资已基本告一段落。在2020年5G到来之前,包括爱立信在内的设备厂商在4G领域可获得的合同收入或将减少,这也将给各大设备厂商的中国区业绩带来巨大压力。

  不过柯瑞东显得仍然很有信心。首先,他认为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各家的4G网络部署已经接近完成,但实际上在4G领域还有很多可以跟进的工作要做,比如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网络覆盖,尤其是室内覆盖,同时,运营商们也在推进向5G的演进。

  据介绍,在5G领域,爱立信与在中国的客户与中国的标准化组织机构、行业智库大学,都围绕着5G在开展密切合作。在全球范围之内,爱立信也和有关方面签署了多个5G的合作协议。柯瑞东认为,在朝向5G的演进之路上,爱立信处于优势。

  除了大环境上的压力之外,爱立信还面临着来自中国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柯瑞东坦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爱立信在中国市场碰到了一些困难。他指出,中国的消费者期望很高,市场竞争也很激烈,爱立信面临着挑战:“但是我们喜欢迎接这样的挑战,因为迎接这样的挑战也能够使我们变得更强、做得更好。我们尊重对手但不惧怕对手,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做好自己、专注于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就会得到回报。”

  知识产权应该得到尊重

  在出任爱立信东北亚区总裁之前,柯瑞东曾担任过两年的爱立信印度总裁的职位。在谈到此前传的沸沸扬扬的爱立信小米专利纠纷时,他表示该案件仍在印度法院的受理过程中,目前暂时没有最新的进展。

  不过柯瑞东表示,在知识产权领域,爱立信支持通过FRAND原则(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原则去许可技术,而且技术只有分享后为更多人所用,整个市场才能做的更大更好。

  具体到与小米的专利纠纷,柯瑞东表示爱立信所要求的专利费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如果这样的专利费得不到支付的话,将来也就没有公司再愿意或有这样的激励去开发,并且把自己开发出来的技术拿出来分享。”

  • 分享
关键词:
(编辑:丨本文链接:https://www.isz.org.cn/news/4/1/1057.html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创会精神: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互联网应用在中国、中国互联网看深圳(2014年2月初注册isz.org.cn)我们带领深圳企业一起走向全中国、一起走向全世界!!!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

0755-328750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博扫码加客服微信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18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