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网!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要闻 > 不停的抄袭与忽悠 创业者已陷信任危机

不停的抄袭与忽悠 创业者已陷信任危机

  • A-
  • A+
来源:智东西 国仁    2015-11-03
  • 分享
 
不停的抄袭与忽悠 创业者已陷信任危机

 

腾讯科技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

文/国仁(微信公众号:智东西)

创业者的信任危机正成为全民创业热潮中的一个典型负面现象。

最近的智能硬件创业者群体中这种论调也是有增无减。从年初的“PPT式”发布会,演化为现如今的“特效视频”黑科技。

产生智能硬件创业者的信任危机的两个代表现象已经很明显:

1. 抄袭式创意或创新。

2. 画不切实际的未来黑科技大饼。

圈内朋友印象应该很深,这两周被拖入这两条阴沟的项目分别是云造科技的云马自行车、以及有谷歌(微博)投资的AR公司Magic Leap。

 

不停的抄袭与忽悠 创业者已陷信任危机

 

前者陷入了抄袭门的争论死循环,后者则是一会儿被捧上了天的“黑科技”,一会儿又被重重摔倒地上变成了大忽悠。与年初那一波PPT式忽悠创业者不同的是,对这里的两个创业项目,再讨论事情争论焦点的本身已经毫无意义。恰恰相反我最近看到的现象是,造成这种创业者信任危机局面的原因远不仅仅是因为创业者本身,而是国内仍然极为浮躁的创业生态和媒体氛围。

至少有这几点:

1. 随风倒的媒体风向。

以Magic Leap为例,这个AR项目,早在上周五(10月23号)智东西就以头条选题全面深扒了一番,同期腾讯科技也做了报道,之后在28日,又有营销公众号开始借题发挥,形成另一轮热传,之后开始出现唱衰的声音和所为的“打假”,但除了引用几条网友的臆断,并无实据,之后开始出现跟风棒杀者,从个体到媒体,中国从来就不怕看热闹和补刀者。

2. 引爆“病毒”的无知群众。

一条消息引爆朋友圈,少不了“无知群众”的转发,特别是在真相并不可靠的情况下,会有不少人在煽动性的描述和不明觉厉的“解读”中忍不住转发,这种“引爆点”效应在广场式的社交传播平台“微博”上,是谣言滋生的温床,如今在被认为是“客厅社交”的微信朋友圈中也开始蔓延这种风气。

同时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在一个信息被过度传播时,总会有好事者开始用异样的眼光揣测,或者以看你不爽的姿态揍你,也可以理解为太高调了,就容易被人盯住,前一阵狂刷朋友圈的Vinci头机也遭遇了这样的情况。再早之前,我采访罗永浩,说起为什么这么多人骂他做手机,他回答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很多人是看到我太高调了,所以看我不爽”。

3. 坐收渔翁之利的投机者。

在每一次或捧或杀的病毒式传播中,都会发现那些聪明绝顶的投机者,既有相关公司、竞争对手也有借机抬高身价的媒体或媒体人。

创业者的自我保护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包括朋友圈在内的任何社交平台病毒式传播的内容对创业者创业项目都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不当就会造成不可预期的信任危机。

而且很多时候,可能当局者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前一阵热传过的Lily 无人机、Pepper家庭机器人以及这次的Magic Leap在国内创业圈已经在捧杀间沉浮几次,但可能这几家海外公司对自己品牌在中国市场经历的这种洗礼,根本不知。

所以看起来,今天我写此文更像是在为那些踯躅前行的智能硬件创业者们“开脱”,无论在投资人还是围观群众严重信任危机的形成,除了创业者本身,与你所处媒体、传播、社交渠道氛围有着莫大的关系,创业者们还是且行且珍惜,切莫No Zuo No Die。好在我们也感受到,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硬创先锋最近走访深聊的很多项目创始人中,低调务实者越来越多,把自己和项目、团队包裹掩护得很严实很安全,等待着一鸣惊人的一刻。

  • 分享
关键词:
(编辑:丨本文链接:https://www.isz.org.cn/news/4/1/1189.html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创会精神: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互联网应用在中国、中国互联网看深圳(2014年2月初注册isz.org.cn)我们带领深圳企业一起走向全中国、一起走向全世界!!!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

0755-328750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博扫码加客服微信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18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