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网!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要闻 > 行业快讯 > 华为云首次在太空验证 提升"天算星座"

华为云首次在太空验证 提升"天算星座"

  • A-
  • A+
  作者:静静    来源:网易科技    2021-12-14
  • 分享

原标题:华为云云原生首次在太空验证 提升"天算星座"卫星计算精度

12月10日消息,搭载“天算星座”计算平台的试验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华为云“云边一体”方案首次在太空验证。

据介绍,“天算星座”计划,由北京邮电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天仪研究院共同发起,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探索为目标,通过对卫星智能化、服务化、开放化设计,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开放开源平台,为推动我国6G网络、卫星互联网等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华为云作为首批合作共建单位,将边缘计算与卫星计算平台融合,使得卫星在太空中可同时调用边缘和中心云的资源并具备AI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测试数据表明,通过卫星与地面站协同推理,计算精度提升了50%以上,卫星回传数据量可减少90%,卫星将进入云原生时代。

“天算星座”首席科学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尚广介绍:华为云主导并开源的云原生边缘计算平台KubeEdge及其边缘AI子项目Sedna为天算星座提供统一的资源、应用管理、分布式应用协同能力和在轨AI推理能力。结合北邮开发的卫星网络系统、基础通信组件,可为空天实验提供按需使用的计算能力,有效降低空天计算实验门槛。

华为云“云边一体”方案在太空成功验证后,方案将批量部署在“天算星座”一期的6颗卫星中,在太空中形成协同计算网络,未来有望更好地服务于应急通讯、生态监测、防灾减灾、城市建设等。

以卫星在洪水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为例,过去需先在地面将“拍摄灾区图像”的指令传输给卫星,卫星将拍摄的影像回传,再统一进行云检测与水域提取。有了云原生边缘计算后,可以通过在轨AI推理将被云雪覆盖超50%的低质量图像数据丢弃,减少传输压力,有效图片回传后在算力资源丰富的中心节点使用华为云高精度AI模型进行运算,进一步缩短影像预处理、水域提取、监测报告生成的时间,从通常的1天缩短到1小时,显著提升应急响应时间。

此外,卫星边缘任务可按需更新,通过在轨AI推理,比较暴雨前后图片,发现山体坍塌风险,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并进行预警。(静静)

  • 分享
关键词:
(编辑:静静丨本文链接:https://www.isz.org.cn/news/9/3/12099.html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创会精神: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互联网应用在中国、中国互联网看深圳(2014年2月初注册isz.org.cn)我们带领深圳企业一起走向全中国、一起走向全世界!!!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

0755-328750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博扫码加客服微信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18046号